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机关

【清风故事汇】革命元老三辞官

发布时间:2022-08-18 15:14 浏览量:

老革命家张鼎丞同志,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参加红军。在战争年代,曾任独立地区党政军的主要负责人。建国后任省委书记、省长、中央局书记及国家检察长等要职,张老在世时多次说:“共产党人,从参加党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献给了党和人民。几十年来,同我一起战斗的同志很多牺牲了,我是革命征途中的幸存者。想到已经牺牲的同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向党要名要利。”他对革命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曾作过很大贡献,但从不居功自傲,不争个人名利。

一九四五年秋,党中央为了适应抗日战争胜利的新局面,决定在苏皖地区建立华中军区,发布电令任命张鼎丞同志为军区司令员,粟裕同志为副司令员。他接到中央电报后彻夜难眠,经过反复考虑,感到粟裕同志年轻有为,英勇善战,长期在该地区战斗,熟悉情况,经验较丰富,因此建议党中央任命粟裕同志为司令员,他自己任副职。中央同意了他的建议。

一九六四年,张老担任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时他已经六十六岁了。他说:常常有一种心有余力不足的感觉。他就两次亲自找中央组织部安子文部长面谈,请求中央在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不要再提名他为检察长候选人,让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这个职务为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张老由衷地高兴,坚决贯彻党和国家对干部制度的改革,认为这是一项具有战略远见的重要决策。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他主动请求辞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职务,以实际行动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决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及广大人民的称赞。

清风寄语:

把“淡泊名利”挂在墙上容易,但真正把好思想关、行为关却很难。张鼎丞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权力,不为名利所累,在今天仍然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淡泊名利,是以大公无私的姿态摆正权力观。共产党员没有个人利益,只有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党和人民的需要牺牲一切是庄严宣誓,更是一生的践行。领导职位、工作岗位是党和人民的,党员干部只有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才能走上岗位,承担尽职履责的义务,而没有挑三拣四选岗位、伸手要职位的权力。

淡泊名利,是以纯粹朴实的心态修炼价值观。淡泊名利不等于尸位素餐,而是实实在在地去干事、去奉献、去为人民服务。“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集中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默默无闻地努力干事,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官位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用自己的行动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而砥砺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 作者:责任编辑:陈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