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密科技

办公设备泄密的黑洞

发布时间:2013-04-11 00:00 浏览量:
     2007年,某省在某核心涉密机关开展保密检查时发现,某国外品牌一名外籍大中华区高管,每半个月就会亲自上门为该品牌涉密复印机进行“体检”,而同时购买此高端设备的其他涉密程度低的单位却无此待遇。这对比鲜明的“待遇”,引起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警惕。         
      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众多机关单位处理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信息的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和传真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以下简称“涉密设备”),维修维护环节泄密隐患惊人,且隐蔽性极强。 
      ——维修维护人员背景复杂,窃密风险巨大。各类维修服务商背景复杂,很多大型跨国公司的维修服务人员办理了机关单位出入证,出入党政机关、涉密单位,甚至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畅通无阻,严重违反有关保密规定,存在极大泄密风险。 
      ——涉密设备日益高技术化,难以管控。多功能数字复印机等高端办公设备性能集约化、部件模块化,功能强大,内置海量硬盘,存储方式五花八门。如某国外品牌高端复印机存储空间达120G,可存储100多万张复印过的涉密资料,但其存储装置被隐蔽固化在零部件中,检查人员能发现存储空间,但无法查看内容。 
      ——保密防范意识薄弱,维修维护环节成管理“死角”。大多数机关单位都重视涉密设备的日常保密管理,但往往忽视了维修维护环节的保密防范,一些单位维修维护过程无人监管,维修维护人员用手提电脑接入设备进行故障分析时,能通过专门操作系统进入涉密设备的硬盘或存储器,随意读取、拷贝存储其中的涉密信息。这些涉密信息在维修维护人员面前几乎不设防。 
      由此推断,多年来,通过这种渠道泄露出去的国家秘密不计其数,而用户单位却毫不知情。冰山显露,警报响起!加强涉密设备维修维护的保密管理,刻不容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未知来源作者:责任编辑:陈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