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苏维埃诞生前的保密工作
发布时间:2011-07-04 00:00
浏览量:次
大会保密方案出台
1931年10月的一天深夜,苏区中央局收到上海党中央发来的一份绝密电报:“党现在必须动员一切力量,准备第一次全国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须保证大会的安全,保卫措施应先行一步……”次日上午,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毛泽东主持召开了苏区中央局会议,传达了中央电报精神。
叶剑英部署了大会保卫工作:警卫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外线警戒,二是内线警戒。外线警戒由参谋部负责,在四周邻县交接处布防军队,在各进出路口设立检查哨卡。内线由政治保卫处负责,以叶坪村为中心,负责十公里内的警卫工作,并与外线警戒密切配合。警戒的根本目的是严防会议情况泄密,确保会议安全。
政治保卫处钱壮飞、欧阳毅执笔起草了大会保卫和内线警戒方案,主要内容:一是军警联手警戒,严防敌特分子渗透,窃取机密;二是设立假会场,转移敌人注意力,防止真会场暴露。毛泽东在看完方案后,提笔在方案上签下了两个字:“绝秘”,并连夜召集苏区中央局成员开会,研究警卫方案。
设立长汀假会场
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对邓发交待,要求政治保卫处在福建长汀负责设立假会场。次日一大早,处长邓发叫来侦察科长钱壮飞和政治保卫大队大队长吴烈,三人各骑一匹战马,朝闽西方向飞奔而去……
邓发三人很快就来到长汀县委机关所在地,找到县委书记李坚真。李坚真出身童养媳,是中央苏区两名女县委书记之一。当她得知要在此地设立假会场时,表示:“不管真会场、假会场,我们县大力支持,要人要物,你邓处长说了算。”
随后,邓发站起来,指着钱壮飞、吴烈说:“这里我着重宣布一条纪律:假会场一事,在长汀县只有我们四人知道,多一个也不行,必须绝对保密。”
经过选择,会场选在离长汀城不远的南山坝,这里空间宽大,树木稀疏,从空中俯瞰很显眼,易被敌机发现。县委书记李坚真召集了有关人员开会,动员大家积极行动起来。桌子、凳子、台布很快就按要求摆设好了,主席台也搭建好了,在会场周围插满了红旗,老远就看得见偌大一个会场气势恢宏。
实行戒严 防敌特窃密
1931年10月中下旬,中央苏区境内突然比平常多了许多生意人和要饭、算命之类的闲散人员,听口音有的是外地人,有的是本地人。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政治保卫处的高度重视,马上召集会议,研究对策。
“看来敌人已经派鹰犬嗅到我们这里来了。”邓发严肃地指出,“各个哨位,以及赤卫队、少先队把守的检查哨卡,需要提醒他们严密注意这一动向。”
面对敌特不断渗透进入苏区的情况,政治保卫处进一步决定:对来往于瑞金之间的可疑分子进行全部扣押,当地赤卫队协助看管,不许放走一个,等开完“一苏大”后再作处理。保卫战士深入各乡村与当地肃反委员会、赤色戒严委员会一起,把在苏区游走的货郎等各色人物均“请”进了为他们准备的“行营”。
10月30日傍晚,政治保卫处对已作简单布置的谢家祠堂进行了严格检查,等到会议开始时,警卫人员更是严格检查代表的证件,半点都不敢马虎。直到会议结束,警卫人员这才松了一口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未知来源作者:责任编辑: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