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0-08-23 00:00
浏览量:次
一、当前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1.集中办公好统一,分散工作难控制
在涉密载体销毁管理过程中,集中办公的单位和部门,涉密载体的保管和存放较为统一,给销毁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方便。分散办公的单位和部门往往很难管理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一是这些单位和部门待销毁的文件存放地点分散,不便于统一回收;二是工作中产生的废弃文稿、过期文件容易长期积压,加大了失泄密隐患,增加了保密管理的负担;三是由于办公地点分散,在涉密载体销毁环节上,人们往往容易放松警惕,将涉密载体、内部信息自行销毁,甚至造成涉密载体、内部信息流入地方市场的严重后果。
2.党政机关好操作,企事业单位难管理
党政机关保密机构、队伍建设相对成熟规范,管理的国家秘密定密标准统一,解密和销毁管理程序相对正规。而企业单位的保密干部往往配备不及时,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工作存在漏洞:一方面,废弃文件及涉密资料不能及时回收、集中管理、统一销毁,个别企业单位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轻保密管理的现象,甚至将待销毁的文件出卖给地方废品回收单位;另一方面,企业单位管理的涉及本行业的商业秘密较多,且定密标准不统一,解密期限不明确,给涉密载体回收销毁管理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3.密级文件受重视,草拟资料被轻视
在对地方旧货市场、废品回收单位的保密检查中,经常发现有大量草拟文稿和内部资料,究其原因:一是工作人员错误地认为草拟文稿不是红头文件和正式文件,可以随意处置,自行销毁;二是由于内部信息定密标准不严,致使工作人员将带有涉密内容的内部资料当作普通文件处理;三是将那些虽未涉及国家秘密、但应限制知悉范围的草拟资料和内部信息,如会议决定、内部工作动态、不宜公开的办公电话等,不按规定和程序处理。
4.纸质文件易销毁,磁光介质难处理
纸质文件在销毁过程中,可以按国家保密标准粉碎后化浆处理,既环保又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磁光介质、计算机及塑料介质载体的销毁处理仍存在一定困难:一是硬盘、软盘、U盘、录音带、录像带、光盘及塑料介质载体物理销毁和粉碎后,二次处理存在一定的困难,造成粉碎物质的长期积压;二是对磁介质载体和光盘进行数据清理即逻辑销毁后,二次利用时介质的故障率较高。
二、加强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工作的对策:
1.抓好源头控制,畅通渠道
做好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工作,应从涉密载体的制发、传送、清退的全过程着手,抓好源头控制。首先,要对涉密载体进行甄别,明确销毁要求。发文单位在制发文件时,就应该考虑到文件处理完毕后如何销毁的程序及规定,对非存档备查或继续使用的文件,可以标注“此件处理完毕后,退回原单位统一送涉密载体销毁中心销毁”或“此件处理完毕后,自行送涉密载体销毁中心销毁”,对特殊密件可以标注“由保密机构统一回收销毁”等字样,一目了然,便于操作。其次,严格遵守涉密载体“只发组织、不发个人”的原则,保证涉密载体回收销毁渠道畅通。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机关单位将涉密载体直接发送到领导干部个人手中,使得这些涉密载体不但难以履行签收、登记、保管等手续,更难以回收销毁,这既不符合对涉密载体实行严格管理的原则,给涉密载体的管理造成障碍,同时也给领导同志带来额外的工作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明文规定,“党的机关公文应当只发组织,由秘书部门统一管理,一般不发给个人”。实际工作中,国家机关也对涉密载体发给个人的特殊情况实行严格的限制,如规定涉密载体已发单位的,不得再抄报领导同志;涉密载体确因工作需要由领导亲启、亲收的,仅可发至设有专门秘书的领导,由专门秘书或秘书部门指定专人签收,交领导亲启后退回。只有坚持涉密载体的程序化管理,才能保障涉密载体的销毁环节更为畅通。
2.抓好队伍建设,强化机制
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工作应根据区域性保密工作实际,积极发挥各地区各部门涉密载体销毁中心的作用。首先,要建立机构,明确任务。建设集中统一的涉密载体销毁场所,是确保国家秘密在销毁环节绝对安全的必然要求,涉密载体销毁中心负责区域内涉密载体的销毁工作,并向社会提供商业秘密和内部资料的销毁服务。根据区域性销毁任务的轻重,合理编配人员,严格人员的政审关、培训关、业务关,使员工做到服装统一、语言规范、服务热情、工作严谨。其次,坚持无偿回收,集中销毁。对涉密高、隐患大的场所要跟踪保障,移动销毁;对敏感部门、部位要开辟绿色通道,做到特事特办,随到随销;对边远分散单位,要建立二级回收站,做到定期回收,上门服务。再次,要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根据需要科学配置纸介质文件和磁介质、光盘粉碎机,必要的计算机硬盘、U盘消磁设备和数据清理系统,按照国家保密标准要求配备性能良好的移动销毁设备和运输车、监销车等,使硬件、软件建设适应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工作的需要。
3.抓好技术服务,更新手段
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工作人员应全面学习、掌握保密防范和检查技术,进一步推动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涉密载体的销毁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合理。一是加大磁光介质数据清理和销毁工具的开发研制。当前,涉密载体已从以纸介质为主向声、光、电、磁等多种形式转化,文件的存储也由过去的纸介质转为硬盘、U盘、光盘等磁光介质,安全有效地清除磁光介质中的涉密载体,必须不断更新技术手段,开发、研制适应新形势的数据清理和销毁工具。二是定期组织保密技术学习和培训。把涉密载体销毁技术纳入保密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家、省、市、地区分批、分类进行阶梯式培训,特别是对新技术应做到全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三是广泛开展保密技术检测服务。笔者通过保密检查,发现有些单位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处理涉密信息,虽采取“删除”或“格式化”的方式清除数据,但该计算机仍存在泄密隐患。一些单位将涉密计算机降密使用,往往利用“重新分区”、“格式化”的方式对涉密数据进行删除,这样做并不能有效保障秘密信息的安全。因此,必须更新保密检测手段,利用专门数据清除工具进行检测服务,必要时对淘汰的涉密磁介质进行专门的消磁销毁处理。
4.抓好宣传督导,形成合力
做好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工作,应注重宣传教育和督促指导相结合,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涉密载体销毁工作起步晚、涉及面广、基础薄弱,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类人员提高认识,深入持久地搞好宣传,深刻理解“把好最后一道关口”的重大意义,上下通力合作,切实做好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工作。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点评纠正。对地方旧货市场、废品回收单位等场所,要经常组织突击抽查,对不按规定销毁涉密载体、致使国家秘密失控、造成失泄密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未知来源作者:责任编辑:陈伟

